拉姆纪-第二卷_拉姆纪 第二卷 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拉姆纪 第二卷 第一章 (第1/7页)

    曾有人开玩笑说,城市的高度取决于其垫在地基下方的黄金份量。

    用这句话来形容拉姆的城市结构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全市超过三层的建筑近九成集中在最富裕的内城区,这里坐落着顶级富人和

    政府官员们的住宅,还有大型的娱乐、社交场所,以及市政建筑。

    在内城区外围的一圈,是外城区。这里居住着拉姆市百分之八十的普通市民,

    他们中的大多数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各种各样在城市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可以

    说,正是这些人的辛苦劳作创造了拉姆市大部分的价值,尽管他们最后能占有的

    部分微不足道。

    在外城区和国境之间是广大的未开发地,这里被人们称作郊区。郊区的人口

    相当少,因为缺乏民用设施,没什幺人愿意住到这片荒凉的地方。此地的居民大

    多生活相当困窘,偶尔有从事工作的也不过是清理清理地表,维护道路和绿化之

    类。

    拉姆几乎没有农业,各类食物和原料全都仰赖从芬特和尼尔进口。曾有人提

    议在郊区开发农社,培植起属于拉姆自己的农业区,但提议遭到了否决。一方面,

    拉姆的土质过于贫瘠,不适合种植;另一方面,这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情结有关。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拉姆的郊区还不是这副萧条凄凉的景象。那时,这座城

    市的名字还叫做巴伦斯堡。后来,战火摧毁了一切,夺走了人们的生命、财富和

    希望,经过数十年的重建后,拉姆市才形成今天的这副格局。

    在郊区与国境线之间,拉姆的西南角坐落着一个庞大的棚户区,这里被人们

    称作贫民窟。

    正如我所提到的那样,黄金的份量决定了高度,这里的建筑大多是一些低矮

    的棚户。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极度贫困,他们缺衣少食,没有谋生的渠道。贫民窟

    里的环境也十分糟糕,污水横流,疫病横行,几乎就是民不聊生的真实写照。

    拜那该死的战争所致,不知是从什幺时候起,这里聚集起了一批被遗忘的,

    遭到背叛的,一度放弃了的人们。他们自发地在这个远离权力与财富的一隅建立

    起了这样一个容身之所,收容那些与他们有着相似经历的可怜人们。久而久之,

    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