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迁徙 (第3/4页)
着拐杖,遥望着头顶的树枝。焦躁的蝉鸣声中,连绵的青黑色枝叶震颤着,恰如乌鸦张开羽翼。徐志怀低头,俯身冲老者行了个礼,将屋内的情况简单转述给了他。老人听完,默默不言语。 树叶沙沙作响。 无言良久,他开口:“霜月,你拿个主意吧。” “我觉得,还是得迁,”徐志怀道。“先迁去汉口。” “汉口?” “公路、铁路都支撑不了这么大的搬迁,只能走水路。汉口从各方面看,都最合适。” 老人长叹一声:“花费巨大,生死难料。” “叫常必诚常先生的工商联合会牵头,向中央政府提交申请,要求政府协助内迁,提供资金帮扶,不行就叫他们给无息贷款。”徐志怀低声补充。“北平与沈阳不同,毕竟是曾经的国都,文化上、政治意义上……山海关一旦告破,日军不论向内还是南下,都很难阻挡,上海是必争之地。况且,这次的进攻尤为激烈……虞伯,我有一种很不祥的预感。” “虹桥机场,五天前秘密入驻了一个团,驻扎的海军也已设立封锁线。”虞伯望向徐志怀,又挪开目光,注视着远处微弱的灯火。“你的预感不错。” “我听说,余先生被日本人打电话了?” 老人微微点头。 “日用品兴许还能等,但重工业必须抓紧时间迁。”徐志怀沉吟。“决不能落入敌手。” “那就按你说的,先联名将申请递上去。”老人又是一声漫长的叹息。“小徐,政治有许多选择。但卖国贼,我们是绝不能做的。” “我明白。”徐志怀颔首。 搬迁倡议十四日递交,国民政府在二十八日达成共识,决议帮助民营企业内迁。第一批内迁的是钢铁、橡胶、水泥等重工业,第二批为轻工业。随后,政府表示将拨款五十六万作为迁厂补助。但这笔钱款与搬迁费用相比,不过九牛一毛,反而令一些企业加重了对搬迁的顾虑。 部分厂主认为,日本定会顾忌英法美德四国利益,不敢动上海,一如1932年那次,打了几个月,也就停战了。还有一部分厂主不打算内迁,而是搬去更近的香港,或广州,希冀能倚靠英国的影响力,减少战乱影响。 报纸上的消息也是忽战忽和,一下是非战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