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家子的科举路 第124节 (第4/5页)
错。” 此话一出,除了原本的读卷官外,其他在场的王公贵族和大臣们都错愕了一番,何似飞登时感觉自己后背几乎都要被目光给看穿了。 大厉朝文风颇盛,在场又都是位高权重者,即便是武官,也晓得十六个圈得有多厉害。 ——一共才八位读卷官,每位最多画两个圈,且因为读卷官口味不同,就一般情况而言,状元郎约莫得十个圈,已经算是‘精彩绝艳’。何似飞这十六个圈……好像绝无仅有? 成鸣帝似乎知道自己这些臣子们在想什么,道:“也并非前无古人,约莫五十年前,绥州余明函,不也是十六个圈么?” 绥州余明函。 这个名字似乎距离大家已经十分遥远,但却又如雷贯耳。 无论在场官员们年纪大小,无论他们入朝早晚,基本上都知道余明函花三十年编撰的史学巨著《通志》。 ‘殿试十六圈’虽不常见,但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可《通志》一书,绝对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文武百官能身居高位的,没有一个目光尤其短浅的。 他们都知道,绥州余明函,哪怕身居高位时没有做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变法,但凭着《通志》这二百九十四卷,三百多万字的史书,已经足够名垂青史。功绩万年不灭。 虽不算位及人臣,权势滔天,但能名垂青史……也是文臣们的理想之一。 因此,忽然听到陛下拿何似飞跟绥州余明函相提并论,大家还是觉得有些过了。 何似飞纵然再有才华,那也得在他做出某项功绩后再论赏,甚至,还得后世之人盖棺定论。只是余明函那《通志》是实打实的,现如今大家已经能预料到后世的评价了。 曹大学士一时半会儿也拿捏不准陛下的心思。 突然提起余明函,是要暗喻余明函位及人臣后就惨遭贬谪,一生再没登上过首辅之位;还是说余明函厉害到可以名垂青史,在这儿捧杀何似飞呢。 反正事到如今,他还是不相信陛下是真心看好何似飞。 不过,曹大学士偶尔会反向思考——说实在的,他们这些老臣,基本上就没拿捏准过新帝的想法。昨儿个他和孔大人还聊过,不晓得陛下最后那句‘好一个何似飞’到底是褒是贬。 他们都一致认为是‘贬’的话,那难道陛下心中是真的想要栽培、重用何似飞? 猜来猜去也挺累。 要是一般的状元郎,他们这些老臣也不会如此费心思。 但那能名垂青史的绥州余明函,数百年来也就出了一个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