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花_分卷阅读1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 (第1/3页)

    时候谈起主观意愿的不确定性其实很有些咄咄逼人,包括昨晚的对话在内,他和池朗最大的分歧恐怕就是对理性和感性的看法。相比之下徐海洋的发言就比较温和,继续道:“其实人多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啊。凶手总不能与世隔绝,他要生活就一定会和其他人有所接触。十万个人里找一个人是大海捞针,十万个人找一个人不就容易多了,我们不能放弃寻找目击证人,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和媒体向大众征集线索,这是我的看法。”

顾晓辉有些迟疑地举了举手:“……扩散之后的影响呢?呃,我是说……会不会让人们产生恐慌的心理,比如‘我们之中有一个虐童杀人魔’什么的……”还有半句话不知道该怎么说出来,媒体方面……大概多多少少也会把悬案的产生归咎于警方的无能。包括受害者家属在内……虽然不会因侦破的停滞不前而破口大骂,但实际上正是警方压力感的来源。

傅云声对此倒很看得开:“现在有事儿没事儿骂警察的人还少么,平常心吧,重点是让那些有孩子的家长们都提高警惕,凶手没有了可乘之机,怎么也比继续出现新的被害人要好。”

这其实也是句很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实话。

池朗继续道:“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两名死者的衣物。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两名死者被发现时均是全身赤|裸,那他们的衣服到哪儿去了?凶手处理衣服的途径又有哪些?这些都可以作为调查的切入点,而我们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因为我们很明确两个孩子失踪时的衣着特征,就算凶手给他们换过衣服,那原来的衣服也不可能凭空消失。一旦有人曾经和这两套衣服都有过接触,那就可以列为重点对象进行调查了。”

池朗的这个想法让白子峥稍微有了些意料之外的感觉。之前他们也曾经考虑过这个方向,但更多是在案件前期基于寻人这个前提,后期则是因为证据的不足没有产生相应的侧重,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就算出动警犬也不一定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池朗最后总结道:“其实我一直有种感觉,凶手离我们很近,我之前说过,凶手是个很狡猾的人,他熟知警方的办案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