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_分卷阅读19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93 (第2/4页)


    他没有想到居然有人能够给他这个答案……



    小国王轻轻吸了一口气,然后他看向这个学子的眼神闪闪发亮,“这个可以动吗?”



    “回殿下,可以。”翟忻行到小少年身边,为他演示货车是如何在“马”的牵引力下拉着货物前行,甚至可以拐弯。



    “只需要铺设如此轨道,便可大大提高货物的运输速度,且其在使用过程中,于人力消耗并不大。货物上车之后,只需一人牵马即可。”



    翟忻言道:“忻以为,一马便可运榜上所言三力。”



    确实,只要使用轨道,马在最初施加让货物动起来动力之后,货物本身便可靠惯性带上加速度,甚至于到了最后,马会像自行车一样,越跑越轻松。



    夏安然忽然想起了一个关于秦朝的“玩笑”,那其实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刻意开的一个漏洞百出的愚人节玩笑,却被当做了历史新发现在各大网络媒体疯转。即便到了夏安然穿越前,偶尔还能看到这个消息在网络上被传一遍。



    那个玩笑就是——秦朝就有铁路,不过是以木头制成的木轨,坚定的依据正是对“车同轨”的一种合理揣测。



    因为在不少现代人眼里看来,车轮之间的间距如何、高度如何根本没有必要去调整,就像现代车辆都有不同的宽度和高度一样,这个作为始皇功绩的第一条根本毫无必要。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秦代的道路是夯实的土路,不是水泥地,也不是砂石路面。



    如果运载沉重器物的车压在潮湿的路面上,是极容易压出车辙印的。即便是现代人也会有车陷在泥坑里面的烦恼,更不必提牵引力不足的秦朝。



    车同轨的意义便是在于——如果道上出现了车辙印,便可顺着前面的印子继续前进,如此便可避免因不同轨距从彼此的车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