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 (第3/3页)
“好”。其实就算是许苡仁也一样。扪心自问,如果他有一个办法,能让病痛中的人早日康复、不再那么痛苦,他会因为身前身后留不留名、能不能多拿多少钱而犹豫吗?他绝对不会犹豫。那么李超越担心的是什么?许苡仁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托的位置,又戴了回去,抬起头看向他。四目相接,许苡仁开口道:“我不问你第一家是谁,我就问你,算是‘爱国企业’吗?”第9章“许哥,你太懂我了。”李超越虚虚地捏起茶杯跟他碰了一下。许苡仁不由得严肃了几分——身处一线,他对这个话题的自然分外敏感。近年来外国的制药企业涌入如过江之鲫,其中又不乏打着交流学习、成果共享的旗号收购一类新药和新型技术的专利的。这些成果一旦“走出国门”,被包装一番,再回来的时候价格就已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类药品往往不能归入医保范围内,患者要么砸锅卖铁自掏腰包,要么只能眼睁睁看着错过最佳用药时机。并非是出售专利和研究成果的学者唯利是图,而是因为研究新药的成本之高,是国内绝大多数制药企业无法独立负担的,在这种情况下想创制新药,只有寻求资本支持一条路可走。那国内的制药企业都在干什么呢?由于入行门槛低、投资见效“快”,许多投机者看好了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买几条生产线、建几个仓库,就开始绞尽脑汁利用各种手段和人脉推广药品,在这种环境下生产出来的,无疑多是重复、低质量的一般药品,在非良性竞争的价格打压之下,这一部分药企自身都难保,就更没有“兴趣”花大价钱支持新药的研发了。双重压力之下,导致了如今技术流失严重的局面。简而言之,李超越不能义无反顾地选择百寻,是考虑研发进度得不到最大保证;无法确定下来选择第一家企业,除了心血难以割舍之外,还担心研究成果不能面向国内患者投入使用。其实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话……许苡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