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常有事欲以利,适足害之 (第2/3页)
把这些抛在一边,想了想,她飞快道:“管仲?吴起?乐毅?苏秦?范蠡?商鞅?那个,老师你没说不能提供多个答案的。” 全班都看向盛修,想知道这个怎么算。 盛修笑着点头:“是没说,还挺会钻空子。” 盛姿松了口气——“可是你一个都没说对,答案是荀子。”盛修拿书敲敲手,幸灾乐祸。 盛姿觉得,她的表情管理可能有点失控。 要是没记错,荀子好像是儒家的,她按派别分类,果然还是轻敌了! “遇事不要靠经验想当然,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再不可能的答案也不能排除。” “小吴,‘十四号’写五个进去。”盛修吩咐那个楷书手秉公执法,并因为自己大义灭亲而心花怒放。 在座的都眼耳灵敏,就没有不知道盛修盛姿父女关系的,看盛修果真连自家孩子都不放过,就更别说他们了。 于是一个个都打起十八分的精神,生怕回答错了,导致下节课要去念绕口令。 盛修暗暗点头,继续上课。 “……二十三号解释得不错,‘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就是这个意思。” “……韩非子举了数个例子来论证古今状况不同,不能不变的论点,大家可以学学嘛,写文章的时候多举几个例子,不仅看起来理由更充分,字数也能多不少,文章看着也好看。” 课堂一阵笑声。 所有人都认真在听,不时做着笔记。 盛修偶尔抽两个倒霉蛋回答问题,时间过的飞快。 “……除了今天所学,还希望大家回去以后思考几个问题。 首先,我们今天讲的——韩非认为的‘五蠹’,到今天还适用吗? 再者,韩非认为,处理事情时,要依法而不依人,那么要依的又是什么样的法呢? 汉朝孝文帝认为,当时的刑罚过于严重,许多犯了错的人即使想改过,也大多被打死或者残废,失去劳动能力,也就失去了改过的机会。所以他减少了刑罚的数量和程度。那我们今天建立律条时,是不是也要考虑进去情理?” 盛修声音沉缓,让人心静。 盛姿默默考虑,脑瓜运转如飞。 “再者,法令是越详细越好的吗?韩非也说,那些学者以巧舌‘疑当世之法,贰人主之心’,可见法令准确的重要性。 然而西汉末时,不乏一些酷吏,用过于繁杂的法令,去导致的一些互为矛盾的判决方法,以随心所欲地判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