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 (第2/3页)
“大家也都知道,明书重文,但文武兼修,有着启国独一无二的上下学院制度,意在学而有专。希望大家能够一视同仁,友好相处。今日开学之讲,则引用此意,题为广学和专学。”……“以下,就是论议之时。”大钟再度响起,众学子与监察们畅谈心中所想,整个师堂寂静而严肃。最后,在一片简单的畅论之后,又一个人站了起来。这人董曦月也是认识的,是当今皇子萧淳,四妃之中的明妃之子。只见他虽身穿和其他学子一样的长袍,但举止稳重,形貌俊气,十分的赏心悦目。“听闻先生一席,学生识悟颇多,只是不能理解先生所说的,专学则能深悟之说。”“有何疑问尽管说来。”“学生认可先生所说的专而常修,譬如治水之才王修,他一生投身治水,花了二十六年将如今的淮南渠道整修,造福至今。此也与之常修有关,但说到深悟,哪怕是王修之才,也不过是在长年累月中积攒如此方法,几度更改得来,如此也算不上是深悟。而观我朝,九门大学士,学识广博,各有所涉。但却能写出治水奇篇、等奇作,故学生觉得,专学深悟一说不可,百学而用,才是生用之道。”“此言差矣。”就在这时有人站起来出声反驳。董曦月虽然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看他模样,多少也猜得出来是谁。下学院今年就招了那么几个人,看上去一身孱弱儒雅,举止谦谦有礼,也只有沈侯爷之子沈逸能够对上号。“学生想法与之多有不符,先生容言。”“学识之事,本就是广言广交,你且说来。”“是……学生认为,适才兄台所言有误。王修虽花了二十六年的时间,才真正找到治水之法,但说起来,这又何尝不是他专修深悟的过程。学生认为,能够在那样的情况下,想出造福至今的治水之法,虽粗糙不可比拟而今,但在那个时候,也是异于常人,难以达到的深悟。而九门大学士,确实写出不少的治水奇篇,可九门之人,虽都是文学,但其中也不乏专学者,九门之功,也应是众多专学者聚积而成,不应视为广学。”“嗯,果真是各有所想。还有人有其他的看法吗?”“……如果没有的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