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73_分卷阅读14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3 (第2/3页)

br>三叔叹了一口气,看着妻子额头缠绕的纱布,气愤地猛拍了一下床框,恶狠狠地说,“还能有啥呀,还不是因为她的那些好学生吗!”

柳云英被三叔这一拍给惊醒了,揉着双眼,大声地哭了起来。

三婶立刻把她揽在怀里,抚摸着她的背。

三叔自责无比,担忧地看着女儿的小脸。

柳三妹等柳云英平复下来,才问明情况。

经过三叔的一番解释,柳三妹才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第74章三婶出事起因

首先要介绍一下,在这个年代,有一个很特别的组织。

前几年,文|革初期的时候,掌握各大中学校领导大权的不是教育局,而是“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文革委”)或“文化革命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简称“文革筹委会”)。

而文|革|委的成员中高干子女往往占到文革委成员中的半数以上,而且,往往文|革|委的主任和半数以上的副主任都是由高干子女担任。

后来,红卫兵运动兴起,文!革委又改名叫“官办红卫兵”。最初成立的官办红卫兵都执行了“血统论”组织路线,只有出身“红五类”(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工人、贫下中农)家庭的子女才允许加入红卫兵,所以,一个学校中能被批准加入红卫兵的大概只占全校学生的30%左右。

虽然上面领导在重大会方上也反复强调,这类权力机构要像“巴黎公社”那样,必须实行全面的选举制,候选名单,要由革命群众充分酝酿提出来,再经过群众反复讨论后,进行选举。但事实情况是,这一时期,北京和全国的大中学校中,极少有学校按的要求进行过“巴黎公社式”的民主选举,绝大多数文革委和文革筹委会都是由工作组操纵成立的,尤其是文革筹委会,顾名思义,其主要职能是“筹备”,是负责组织文革委的民主选举活动,但这类机构在“红八月”里通常都没有进行过任何与“筹备”有关的工作,俨然成了学校的权力机构。

也就是说掌握学校大权的就是这个文革委,简单的说就是高干子女。这些受到其家庭过度宠溺,养成了现代版的“高衙内”性格的高干子女,是一些仗着父母权势什么恶事也敢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