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87 (第1/3页)
趣脑子活络的还真是少见。规矩是立给那些不懂规矩的人,既然他懂规矩,那便也不必非去跪着。何弘化冷哼一声,走近一步将文牍一股脑儿扔进他怀里,“将这些分类归置到架子上,再找出来一封前些时候递上来的禹州水患纪要,手脚麻利儿送到中书去,方大人急着要,若是耽误了事儿,有你们好看的!”晏清颔首称是,送走了何弘化,他怀抱着文牍往架子那边去,听见赵瑞成在后头直将何弘化祖宗十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口条之顺溜,令人叹为观止。他一边归置文牍,一边忍不住含笑催赵瑞成,“你别闲着,去找那封水患纪要,找到了放在桌子上,待会儿我自己去中书,你自行去用午膳。”赵瑞成答应着,又有点不好意思,“咱俩应该有难同当才对,我怎么能撇下你一个人去吃饭。”话说完就听见他肚子里咕噜咕噜响了两声,晏清挑眉,“你还是去吧,顺便帮我留些饭菜就是了。”中书、门下处理公务之处在宫城东边,晏清最初进宫当杂役时曾被分派到此处过一段时间,是以如今走来也算轻车熟路,进弘文阁将水患纪要承给中书令方纪存,正碰上几位大臣到来,欲在阁中商议禹州水患之事。方纪存接过纪要,便随手指使他在一旁的桌边就坐,要他将此次商议要点随同记录下来。晏清自然求之不得,躬身称是,缓步到桌边落坐,一边聚精会神听这些当朝的股肱之臣各抒己见,一边手下奋笔疾书,每每听闻一些独到见解,心下亦是赞叹不已。但文人素来喜爱引经据典地说话,有时长篇大论下来真正有用的不过就是那么几句,一场商议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时辰,待他们停下来,晏清手底下也还是满打满算写了四张纸。其余几位大臣退下后,方纪存要他将纪要递上来,垂首看了眼,下笔工整,记录详尽直取要点,通篇未见一句废话,可见他本身也读了不少书,才能从言山辞海中挑拣得出真正有用的。遂抬头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说:“晏清。”方纪存点头赞许了句:“海晏河清,万世升平,好名字。”大约这样的好名字更易于让方纪存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